愚按此方无清热去湿之品,徒取固敛,得无壅乎?若兼有寒热,分主客治之,治主宜缓,治客宜急,此亦一说也。
又寒凉药不可久服,致伤脾胃,不救。又气虚则食不化,伤食之人亦不知味也。
若人渐苏,身体回暖,稍能言语,问其别有何证。不思肠胃之里,并无脂膏,止有涎沫,观猪肠可见矣。
又云岐子谓,关格为阴阳易位,盖阳上阴下,定位也。其有饥而不能食者,脾热则消谷而饥,本欲食,因胃脘枯槁不能纳,或火热上冲,或痰涎上壅,食不得下也。
亦有头脑感受风寒,脑痛连齿者,羌活附子汤发散之,此肾经虚而犯风寒也。细茶、五倍子等分为末,吹入咽喉,立愈。
若其井无水,即他井亦可。或单用来复丹调灌,或却暑散水调灌亦得。